查看原文
其他

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 | 7城联动,续写丝路“瓷缘”

古镇珠山 2024-01-05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8月11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团。

受邀嘉宾与报道团队合影留念(全媒体记者 黄原珂 摄)

千百年来,一片片驼铃曾响彻在蜿蜒沙漠,一面面风帆曾驰骋于汪洋波涛,古代的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曾挽起了世界手臂。景德镇陶瓷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走向世界各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与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3年秋,国家主席习近平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一带一路”这个根植于历史厚土、顺应时代大势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在高质量发展中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为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十年来,西安、泉州、景德镇等各重要节点城市精心耕耘,奋发图强,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华章。十年来,“一带一路”正在成为造福世界的“富裕带”、惠及人民的“幸福路”。

新时代如何续写丝路“瓷缘”,讲好中国故事?

在今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8月8日启程,两路80余人的采访团,从陆上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出发,南经南阳市方城县、景德镇市抵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市;西从陆上“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出发,经兰州市、嘉峪关市至敦煌市。8月11日,采访团深入景德镇,用“脚底板下出学问”的务实态度讲述了“一带一路”上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的媒体担当,进一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在景期间,采访团将深入采访和挖掘景德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一带一路”的鲜活素材,讲好新时代国际瓷都的新故事、好故事。同时,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新闻合作,探索建立宽领域、多形式、常态化的协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媒体交流合作、共赢发展,携手共筑民心“丝路”。

此次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既是一次践行“四力”、锤炼作风之旅,也是一次深化合作、互动交流之旅。各参与媒体单位将集聚旗下各类媒体资源优势,整合新闻采访、新媒体宣推等多方资源,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表达,形成报网融合、线上线下互动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扛起主流媒体担当,讲好丝路故事及中国故事,传递时代强音。
(全媒体记者 童霞燕)


“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

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介绍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凸显出“一带一路”合作的旺盛生命力。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


“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由陕西日报社、福建日报社、甘肃日报社主办,三秦都市报社、海峡都市报社、奔流新闻、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嘉峪关市文旅集团、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景德镇市申遗办、敦煌市委宣传部承办。此次采访行将分为两路,南经南阳市方城县、景德镇市抵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市,西从陆上“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市出发,经兰州市、嘉峪关市至敦煌市;计划历时8天,穿越七省六市,通过行进式报道方式,描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的发展画卷。

丝路长镜头



1


陶瓷艺人让传统制瓷技艺焕发“新芽”

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公园的明清窑作营造技艺长廊中,至今活跃着一群陶瓷艺人,他们用传承下来的制瓷手艺,带领过往游客感受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魅力。

8月11日,“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南线采访团记者从康铂酒店(景德镇御窑厂店)出发,搭乘“蔚来”ES6很快来到御窑厂遗址公园。在这里的明清窑作营造技艺长廊中记者看到,正值暑期旅游旺季,络绎不绝的游客被陶瓷艺人们精湛的制瓷技艺所吸引,有的围上去观赏制瓷过程,有的拿出手机拍照,还有人忍不住上前体验一把。

明清窑作营造技艺长廊中,一个个陶瓷作坊内,一排排烧制好还未上釉的瓷坯和各种原料分门别类摆在木架上,艺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全神贯注,块块陶泥在他们的巧手中不断变换着形状,古老的工艺、精湛的技艺吸引了大批游客围观。

在一家作坊前记者停下脚步,门牌上写着“明清窑作群 陶瓷艺人 刘菊香……”此时的刘菊香正手握毛笔,专注地工作着,细细的笔尖在已烧制完成的茶壶外壁上游走,不一会,一只活灵活现的“狮子绣球图”便绘制完成。“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共分72道工序,我擅长的是青花釉里红,目前所做的就是在壶身上绘制图案,这项工作要求艺人手要稳,下笔一气呵成。”刘菊香说。在明清窑作营造技艺长廊里,游客可以体验瓷器手工制作的全流程,制作好的瓷器经后期烧制,可快递到制作人手中。

据了解,“明清窑作营造技艺长廊”是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这条“长廊”,可以欣赏到沧桑古朴的建筑遗址,感受到其背后跌宕精彩的历史。这里的建筑历史悠久,无论是留着火烧痕迹的砖块,还是褐色的屋瓦、高耸的烟囱,都显出历史的沧桑。这里不仅有历史遗存建筑,更难得的是驻扎其中的瓷器手工艺人。许多非遗传人聚集在这里,每一个门牌就代表一家,各家有各家的手艺,各家也有各家的绝活。

记者采访了解到,景德镇目前拥有景德镇国营宇宙瓷厂、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景德镇国营为民瓷厂和景德镇国营建国瓷厂四处国家工业遗产。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人心,景德镇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持续推进,吸引了越来越多陶瓷爱好者来此创业、游览,感受景德瓷的独特魅力,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焕发出“新芽”。
(三秦都市报记者 白圩珑 代泽均)


2


从“窑里”到“瑶里”记者探访“瓷之源”

“之所以叫‘瑶里’,是因为这里曾经烧制过洁白如玉的瓷器,王字旁的‘瑶’形容的就是美玉。”8月11日下午,在向“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南线采访团记者介绍位于景德镇瑶里古镇的绕南古制瓷遗址时,高岭瑶里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张纯如是说。

来到绕南景区大门口,只见门上悬挂着“瓷之源”三个大字。景德镇瓷器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美誉,品质如此优良的瓷器,得益于当地两种主要制瓷原料“高岭土、瑶里釉”。而“瑶里釉”便是出自瑶里镇绕南村。

瑶里古称梅村窑里,以今瑶里镇为中心,周围有古瓷业遗迹30余处,是景德镇古代三大窑区之一。烧造年代在十三世纪七十年代至十六世纪中叶之间,其生产方式以生产陶瓷原料为主,以生产民用瓷为辅,其中“得尔坝”瓷矿石举世闻名,加工而成的釉原料至今仍在使用,并成为景德镇主要的陶瓷原料之一。

“瑶里”原先称为“窑里”,因为这里到处都是烧窑的作坊,外来的人看到这一景象,都说这里的人是住在瓷窑里面,所以称本地人为“窑里人”。由于窑周围有很多梅树,所以当时就叫“梅村窑里”。张纯说:“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后,整个制瓷重心开始向景德镇迁移,这里不再生产瓷器,改为提供制瓷原料,所以将‘窑里’改为‘瑶里’,意为曾生产过洁白如玉的瓷器。”


瑶里转而成为陶瓷的原料产地后,以生产釉果为主。釉果是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中的制釉原料,由水碓加工瓷石制成。记者了解到,明代瑶里还成立了一个专司釉果生产的管理机构——釉所,负责管理当地的釉果生产,规定每年每月的产量,避免供大于求,影响利润。

如今走进绕南景区,还能看到沿河而建的水碓,成排的木杆石锤在水车带动下,将瓷石捣成粉末,后经淘洗、水浆沉淀、稠化等工序,制成方块状的釉果,放置阴干。“这些釉果上还印有标记,相当于原料厂的‘商标’,如果质量出了问题,便能根据标记进行溯源。”张纯说。


记者了解到,绕南村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30余栋明清古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堪称“瓷源仙境”。76岁的程发娣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回忆起小时候帮父亲制作釉果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全家上下都忙着制作釉果,那时的瑶河边,不时有一船船的釉果驶向东埠码头,运往景德镇。

(三秦都市报记者 白圩珑 代泽均)


3


清代“反垄断”告示见证古码头昔日繁华

你知道清代是如何做好反垄断工作的吗?8月11日上午,在瑶里镇高岭国家矿山公园结束采访后,“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南线采访团记者沿着弯曲的山路下山,便来到了浮梁县瑶里镇的东埠古码头。在这里,一份于清乾隆年间发布的“反垄断”告示被镌刻在石碑上,讲述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景德镇瓷器,其原料高岭土曾经在这里的“辉煌”。



高岭山脚下的东埠古码头紧邻景德镇东河,是高岭石从矿洞中开采出来后,装船运往瓷都景德镇的第一站。码头边的东埠古街分为上街头、中街头和下街头,明清时期,3米宽的街面两侧,鳞次栉比排列药店、布店、鞋店、豆腐店、猪肉店、糕点店、理发店、杂货店、饮食店等几十家店铺。


走在青石与麻石板铺就的古街上,只见沿街商铺柜台都建得很高。高岭瑶里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张纯向记者介绍,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在古代方便骑马、坐轿的人选购商品。青石板路面上一道道深深的凹痕,就是当年运货独轮车轧出的车辙。


如今,景德镇东河岸边还有7个保存完好的古码头遗址。在码头上,用来插撑船杆的圆形孔洞、方形的跳板石,以及石板上的道道车辙,共同见证了东埠古街昔日的繁华。


“这里有一块石碑上,上面刻写的是清代的一张反垄断告示,由此可以证明高岭土曾经是这里的重要商品。”张纯说。顺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石碑上刻着一份“东埠街码头磁土装运告示”,系清朝乾隆四十五年八月二十一日由浮梁县署所立。


张纯说,东埠古码头是往景德镇输送高岭土的矿业专用码头,古代都昌人和婺源人在此地组成船会,负责高岭土装卸和船运,兼修造船只、修缮码头和桥梁等。每座码头由不同的船会把持,而码头上的这份告示,起源于运输高岭土船户的一桩案子。


“在东埠码头上,高岭土的运送量非常大,当时浮梁的一个船户起了心思,想把婺源和都昌的船户赶走,自己就能垄断高岭土运输生意,以此坐地起价。”张纯说。为此,婺源、都昌的船户与浮梁的船户起了冲突,甚至发生了打斗,后来婺源的船户将此事告到了当时的浮梁五品县衙。经县官审理,判定装运高岭土必须听从商家调遣,各地船户在此处运输高岭土时,不得欺行霸市,排挤其他船户,扰乱市场秩序,若有违令者,立即将其披枷戴锁,罚站河边示众。


如今的东埠古码头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但它承载的一段历史,印证了东埠古码头作为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原料高岭土、釉果的集散地,昔日的繁华。

(三秦都市报记者 白圩珑 代泽均)


4


陶博城:让千年瓷都焕发新时代璀璨光彩

8月11日,“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景德镇站活动开始,采访团队赶赴全球最大体量、最全业态的陶瓷博览交易中心“陶博城”进行实地采访。

作为2022年“国际陶瓷博览会”的承办地,陶博城常年展出上百家全球品牌的陶瓷艺术品。“粉彩是明清御瓷的集大成者,诞生于康熙晚期,在雍正乾隆时期就达到了巅峰。相传雍正皇帝直接参与过粉彩的设计和烧制,所以粉彩风格精致、隽雅、贵气。”8月11日,在陶博城国际博览中心展厅内的景德镇徐窑陶瓷有限公司展台,记者见到了景德镇瓷器粉彩工艺传承人、徐窑创始人徐志军。他今年刚满40岁,却已钻研了24年粉彩工艺。他以一只粉彩瓷碗为例,详细向记者介绍了粉彩的“72道制瓷工艺”。从揉泥拉坯开始,到补水、荡釉,到勾线、洗染,再到点染、填彩,最后成瓷时,要经过四次烧制,才能制成一件粉彩瓷器。而这整个制瓷过程,全靠匠人手工完成。记者了解到,目前,徐志军在景德镇开了5家实体门店,还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粉彩制作工厂。

“我们拥有一支由青白瓷手工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成的专业团队,公司制作的青白瓷产品分为‘追魂’‘新古 典’两大系列,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陶博城商户、青白瓷釉料配方非遗传承人、景德镇饶玉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志鹏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已经签约陶博城,入驻即将开业的国际陶瓷交易中心。

“陶博城将来肯定是景德镇陶瓷贸易平台的一艘航母,它覆盖上下游产业,陶瓷全品类供应。既有各大产瓷区的瓷器,也有各大名窑口的瓷器,还有国际知名陶瓷品牌。”陶志鹏信心满满地说。

“纯手工制瓷诚德轩陶瓷品牌,2003年由苏元阳创立于景德镇,秉承产品零瑕疵理念不断发展,成为对外传播的一张响亮名片。”对于即将正式开业的国际陶瓷交易中心,景德镇诚德轩瓷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虞丹充满期待,希望通过陶博城这个“买卖全球”的平台,把诚德轩的品牌擦得更亮。

在国际博览中心工作区域记者看到,负责运营、招商引资的工作人员异常忙碌,他们搞调研、讲PPT、查资料、推介……紧张有序。“目前,国际陶瓷交易中心招商工作进展顺利,已经与1300余家陶瓷品牌达成入驻意向,其中不乏广西三环企业集团、陆升(德化)陶瓷、江苏高淳陶瓷、山东银凤陶瓷等全国陶瓷重点企业。”景德镇陶博城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瑶告诉记者,陶博城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线下规划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国际陶瓷交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商业配套中心四大核心业态,全力打造以陶瓷贸易为核心,配套会展、跨境电商、仓储物流、文化旅游、国际研学、酒店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全球陶瓷贸易综合体。

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陶博城项目,目的就是要搭建一个有着世界一流水平的平台,通过加强陶瓷贸易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做好陶瓷贸易文章,让陶瓷贸易服务陶瓷工业、带动陶瓷文化,实现陶瓷文化立市、陶瓷工业强市、陶瓷贸易兴市,让千年瓷都焕发新时代璀璨夺目的光彩。
(三秦都市报记者 赵争耀 李宗华)


5


陶溪川——年轻人的创业“梦工厂”

虽已过立秋,景德镇的天气依旧热情似火,不过比天气更热的,是年轻追梦人心里的那团“火”。华灯初上,在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里,一个个摊位早已支了起来,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这是“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南线采访团记者8月11日晚看到的一幕。

当晚20时许,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因还有采访任务,记者取出一包意大利面,用开水一烫,迅速解决一顿晚餐后,来到陶溪川文创街区。

“我是湖北人,趁着暑假带孩子来旅游,出发前在网上查攻略,很多人都推荐陶溪川,来了后发现这里有博物馆、美术馆、文创店、咖啡店,孩子不但玩得高兴,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带着孩子来景德镇自驾游的杨女士说。记者了解到,陶溪川文创街区2022年接待游客390余万人次,已被打造成了一个国内外知名的“无边无墙”文化艺术街区。

每逢周五、周六晚上,陶溪川文创街区都会举办创意集市。记者看到,这里充满了青春气息,年轻的摊主们正忙着给顾客介绍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在景德镇,这群人被称为“景漂”,都是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各项扶持政策给他们提供了优质的创业环境。

23岁的摊主小李是安徽人,他从景德镇学院毕业后,和同学创办了一间陶瓷工作室,在陶溪川摆摊已有半年时间,他们将自己制作的陶瓷工艺品拿到这里售卖。“在这里创业成本很低,每月摊位租金只需300元,还能享受60%的创业补贴,确实让我们这些创业大学生尝到了政策的甜头。”小李说。

“景漂”小吴向记者介绍,在陶溪川文创街区“邑空间”里,创业者除了可享受60%的创业补贴外,毕业5年内且营业执照满一年的创业者,还能申请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还有最高20万元的贴息贷款“景漂贷”等。

记者了解到,陶溪川文创街区“邑空间”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景漂”创业青年2万余名,以及不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洋“景漂”。2022年,通过抖音平台“景漂”创客实现线上营收57.6亿元,同比增长87.8%,成为年轻人的造梦空间。从2016年至今,包括渭南白水小伙吴昊在内,陕西已有42人在这里成就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陶溪川的口号就是“为生活造”。近年来,“陶溪川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64项,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全国非遗旅游街区、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等荣誉。
来源:景德镇发布
责任编辑:吴江谦
审       核:占  毅
值班领导:徐丽君

☞推荐阅读
徐华带队调研重点项目建设
刘海到珠山公安分局调研平安珠山建设
珠山区召开“两红一光”房屋征收项目启动动员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